准备手工排盘需先备齐出生信息与工具,出生信息需精确到农历年、月、日、时,工具包括万年历与书写用笔纸。万年历优先选择含农历干支的版本,纸质或电子版本均可,核心是能查询对应农历日期的天干地支。
年柱的排定以农历年份为基准,直接对应年份干支。需先将公历出生年份转换为农历年份,若出生在公历1月或2月,需确认是否已过农历新年,未过则仍属上一年份。2024年2月10日至2025年1月28日为农历甲辰年,此期间出生者年柱均为甲辰;2023年1月22日至2024年2月9日为农历癸卯年,此期间出生者年柱为癸卯。年柱干支可直接通过万年历查询,查询时需明确标注“农历干支”字样,避免与公历信息混淆。
月柱由月干与月支组成,月支固定对应农历月份。农历正月对应寅、二月卯、三月辰、四月巳、五月午、六月未、七月申、八月酉、九月戌、十月亥、十一月子、十二月丑,此对应关系固定不变,需牢记。月干需通过“五虎遁诀”推导,口诀为“甲己之年丙作首,乙庚之年戊为头,丙辛必定寻庚起,丁壬壬寅顺行流,戊癸何方发,甲寅之上好追求”。2024甲辰年属甲年,按“甲己之年丙作首”,正月月干为丙,月柱即为丙寅;二月按天干顺序顺延为丁,月柱丁卯;三月戊辰,依此类推至十二月丁丑。推导时需以农历月份为准,与公历月份无直接关联。
日柱由日干与日支组成,无固定口诀,需直接通过万年历查询。查询时需先将公历日期转换为对应农历日期,再查找该农历日期的干支。公历2024年5月1日对应农历三月二十四,通过万年历可查得当日干支为辛亥,日柱即为辛亥。需注意农历大月30天、小月29天,部分年份有闰月,需准确核对农历日期,避免因日期偏差导致日柱错误。若出生在农历月末,需确认次日是否为下月初一,防止跨月误查。
时柱由时干与时支组成,时支固定对应具体时辰。23:00-01:00为子时,01:00-03:00为丑时,03:00-05:00为寅时,05:00-07:00为卯时,07:00-09:00为辰时,09:00-11:00为巳时,11:00-13:00为午时,13:00-15:00为未时,15:00-17:00为申时,17:00-19:00为酉时,19:00-21:00为戌时,21:00-23:00为亥时,此对应关系需准确记忆。时干通过“五鼠遁诀”推导,口诀为“甲己还加甲,乙庚丙作初,丙辛从戊起,丁壬庚子居,戊癸何方发,壬子是真途”。日干为甲,按“甲己还加甲”,子时干为甲,时柱即为甲子;丑时顺推为乙,时柱乙丑;寅时丙寅,依此类推至亥时乙亥。若出生时辰在两个时辰交界,需精确到分钟确认所属时辰,23:00后出生需按次日时柱计算。
排盘时需注意农历闰月处理,闰月仍按原月份对应月支,仅在记录时标注闰月,不改变月柱干支。2023年农历闰二月,出生在该月者,月支仍为卯,月干按当年年干推导,与二月一致。出生在节气交接日需特别注意,月柱划分以节气为界,非农历正月初一,立春为正月起点,惊蛰为二月起点,清明为三月起点,立夏为四月起点,芒种为五月起点,小暑为六月起点,立秋为七月起点,白露为八月起点,寒露为九月起点,立冬为十月起点,大雪为十一月起点,小寒为十二月起点。2024年立春为2月4日,若出生在2月3日,虽属农历腊月二十五,仍按上一年丑月排月柱;2月4日及之后出生则按寅月排月柱。
完成四柱排定后,需按年柱、月柱、日柱、时柱的顺序书写,每组干支上下排列,形成八字基本结构。2024年农历三月十五午时出生者,年柱甲辰,月柱戊辰,日柱辛亥,时柱甲午,书写为甲辰、戊辰、辛亥、甲午。书写时需确保干支顺序正确,天干在上,地支在下,避免颠倒。若对某一步骤存疑,可通过不同版本万年历交叉核对干支,或结合已知案例反向验证推导过程。出生地点经度差异会影响真太阳时,需将北京时间换算为当地真太阳时后再确定时辰,换算方法为以东经120°为基准,每偏差1°调整4分钟,东经度数大于120°则加时间,小于则减时间。